机械网-杞麓湖污染缘何“治不好”?

用pVC双面涂层防水布,在湖心国控监测点周边建成内外两圈U字型柔性围隔工程;
";生态补水",建立通海支管马家湾补水口工程,从大龙潭引水入湖;
";加强水动力、增加水循环",建立入湖延伸排水管道;
;
这些";措施"是管用的吗?为什么投入那末大,杞麓湖的污染问题却长时间";治"而不愈?是药方没开对,还是药不对症?
省纪委省监委派出的调查组经调查发现,事实是,治杞麓湖之病,却用上了";假药"。
对面源污染问题";绕着走"
";在影响湖泊水质的众多要素中,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散布最为普遍的。"调查发现,杞麓湖周边农业乡村面源污染占到入湖污染物总量的85%以上,其中采取农田水肥消费方式的蔬菜种植是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要素。
";保护杞麓湖,必将改动消费方式,调剂种植构造脂溢性角化病怎么治疗,必定会在1定时期内影响大众收入,需求耐烦细致、办法得当的大众工作。"农业部门专家指出,通海县回避了这1问题,并以为经济展开到1定水平,可以自但是然地处理展开与保护的问题,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处理,以致杞麓湖水质长时间得不到改良。
调查发现,通海县对2016年、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不重视,未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、种植业构造调剂、消费方式转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县委直到2020年才第1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。
《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》第2104条规则:";通海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,转变农业消费方式,加快种植业、养殖业构造调剂,展开绿色生态农业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应用量,鼓舞应用有机肥,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。"
而通海县没有认真贯彻落实";生态优先、绿色展开"的方针,在积极转变农业消费方式、大力展开绿色有机农业等方面,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和措施,反应出对工作的畏难心情,回避矛盾,不担当、不作为。
同时,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不降反升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,由2018年的34.5万亩逐年增加至2020年的35.3万亩。
党委、政府重不重视杞麓湖面源污染管理工作,措施能否有力,从资金投入就可以很好地反应出来。从这方面来看,玉溪市、通海县在杞麓湖面源污染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存在很大问题。
通海县连续3年未预算和拨付1分钱用于杞麓湖的面源污染管理。
省级以上的下拨管理杞麓湖农业面源污染、种植构造调剂、消费方式转变的管理资金拨付率低。2018年至2020年中央下达资金3861.74万元,实践拨付318.10万元,拨付率仅8.24%皮肤白色斑点的原因是什么。
玉溪市对杞麓湖的管理投入杯水车薪。2018至2019年,在每一年仅预算10万元的杞麓湖面源污染管理资金的状态下,未停止资金实践拨付。近3年市级投入资金38.72万元,实践拨付18.72万元,拨付率仅48.72%。
对此,省纪委省监委在调查期间,第1时间发出《纪律检查倡议书》,责令通海县加大对杞麓湖农业面源污染管理、种植业构造调剂、消费方式转变等财政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。
工程项目治本不治标
在";环湖生态调蓄带龚杨段"的1个截污渠边,记者试了试,徒手便可转动翻开闸门。
调查组现场勘察发现,环湖截污渠与杞麓湖之间有多座连通入湖闸门,但管理紊乱、调度缺失、权限不明,随便1个人便可随便开启闸门,污水直排杞麓湖。
";环湖截污工程的建立目的和实践运转状态构成剧烈对照,建而不论的问题突出。"调查组指出,通海县没有捉住最关键的乡村面源问题,却在";面子工程"上下足了工夫,大力推动1些治本不治标的工程项目。
根据《杞麓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";1035"计划(20162020)》,";1035"期间,通海县斥巨资在杞麓湖周边建立了环湖截污工程,建立用途是搜集入湖的农田尾水、养殖废水、企业排水和地表径流区早期雨水。
调查发现,由于通海县工作风格漂浮,调查研讨不充分,工作办法单1,回避征地拆迁等问题,1个直接关乎杞麓湖水质的严重工程,却成为1个名存实亡的、设计和建立规范缩水的工程。
环湖截污工程";有设计、无监测"。根据杞麓湖环湖截污治污工程设计计划,工程投入运转后,应当由环保部门在调蓄塘布设监测点定期停止跟踪监测,以便摸清工程的水处置效果。
实践却是,对东岸片区需求设14个监测点定期展开监测1事,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相干问题前,通海环保部门有关担负人对此完全不知晓,也从未展开过相干监测工作,对截污渠水质状态底数不清、状态不明,只要";截污",谈不上";管理"。
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方面的专家均指出,通海县缺少系统思想,重末端管理、轻源头管控,把留意力都放在了杞麓湖水体的末端管理、治本的工作上,算计的是如何经过杞麓湖";1035"环境管理";大考",疏忽杞麓湖流域的乡村生活污水排放、农业面源污染等管理问题。
并且,关于应急性的、超凡规的水质提升站项目,《通海县杞麓湖及入湖河道水质提升项目可行性研讨报告》曾明白指出:";该技术道路只能去除1时的水体污染,在没有其他措施的协助下,湖体没法保持良好的水质,会随着时间,水质渐渐变差,回4处理之前,而且大范围的工程措施会招致损坏湖体的生态环境",即使如此,通海县仍然决议上马水质提升站项目。
变";整改压力"为";造假动力"
";pVC双面涂层防水布,名字很专业,但它就是1种防水布而已,你说它对改良水质能起多大作用?"水利专家指出,在杞麓湖湖心国控水质监测点位周边建立柔性围隔工程、水质提升站及其排水管道、生态补水延伸管道等项目,系列";措施"用足了心机,却没用对中央通海县将";整改压力"变成";造假动力"。
乡村面源污染管理工作没有做,环湖截污工程又是花架子;2019年12月,在杞麓湖湖心国控点的COD高达每升56毫克,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发出预警,而此时";大考"亦如期而至,国度";水10条"和省委、省政府都将要对杞麓湖水质停止考核。
在这样的";压力"下,通海县盘绕让国控点位监测数据降落、水质";改良"的目的,开启了有组织的,多部门、多单位、多企业共同参与的造假活动,暂时上马柔性围隔、水质提升站、补水管道延伸到监测点位周边等工程
用6个多月的时间,花2300万元,建立柔性围隔8340米,";包围"国控水质监测点,避免好水流进来、差水流进来,对真正改良水质毫无用处;
花2093万元,修5条长1.5千米至4.5千米不等的管子,只是为了将处置过的好水保送到湖中心国控、省控监测点附近,干扰水质监测,美其名曰";加强水动力";
花2.14亿元,建成了应急启动水质提升站项目,将生态补水和局部水质提升站出水保送到水质监测点附近区域,";掺水"稀释水体污染物浓度,人为干扰水质监测采样环境,截至2020年12月底,相继建成6座水质提升站。
";取名‘水质提升站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1种莫大挖苦,其实只是在岸边取水,处置加工以后再排到湖心,而不是对要流入杞麓湖的污水停止处置。水质提升站直接将出水口对准国测点,就阐明了真正目的只是为了稀释湖心水质监测点附近水体污染浓度。"调查组指出。
系列";措施"吹糠见米,2020年国控点COD数据从11月的每升49毫克大幅降至12月的每升26毫克,通海县";闯关"成功。
";这类所谓超凡规的、应急性的工程,有上级部门的默许,有所谓专家的科学论证,有企业的积极参与,消耗了大量人力、物力和珍贵的财政资金,实为造假工程。"调查组表示。(来源:云南日报记者谢进)
文中内容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!
移动版:杞麓湖污染缘何“治不好”?